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认识原子核的重要途径之一。1896年法国科学家A.H.贝可勒尔研究含铀矿物 质的荧光现象时,偶然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射线,这就是衰变产生的射线。除了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以外,还存在大量人工制造的其他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的类型除了放射α、β、γ粒子以外,还有放射正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等粒子以及自发裂变、β缓发粒子等等。那么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衰变吧!
法国1896年科学家A.H.贝可勒尔研究含铀矿物 质的荧光现象时,偶然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射线。不久人们发现其他原子序数很高的重元素如钍、镭等的盐类也具有放射性。经过多年细致研究,弄清楚这种放射性是铀、钍、镭等原子核的性质,与环境温度以及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放射性放出的射线有3种:
①α射线,具有最强的电离作用,穿透本领很小,在云室中留下粗而短的径迹。
②β射线,电离作用较弱,穿透本领较强,云室中的径迹细而长。
③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弱,穿透本领最强,云室中不留痕迹。进一步研究表明,α射线中放射的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β射线中放射的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不稳定的放射性核放射出射线后衰变为另一种核或衰变为能量较低的核,放射过程中遵从电荷守恒、质量数守恒和能量守恒。